——2020年11月30日在县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上
县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
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根据县人大常委会2020年工作要点安排,常委会成立执法检查组,于10月30日对全县《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安徽省中小企业促进条例》(以下简称“一法一条例”)进行了执法检查。检查组通过实地查看、汇报座谈等方式,重点检查了县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一法一条例”贯彻执行、“工业富县”战略实施情况,11月25日,常委会第61次主任会议听取了执法检查情况的汇报。现将检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总的来看,全县实施“一法一条例”整体情况较好,县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围绕县委“工业富县”战略,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着力解决中小企业困难,依法保护中小企业的合法权益,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充分发挥了中小企业在科技创新、解决就业、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需求、促进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一)政策扶持有高度。县政府在大规模减税降费、财力有限的情况下,统筹安排了1亿元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扶持民营经济“专精特新”发展、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政策兑付奖励。会同省高新投共同发起设立了总规模5亿元、首期1亿元的安徽省中安健康产业投资基金,参股了总规模10亿元的安徽高特佳皖医疗医药产业基金;建立了小升规企业培育库,指导帮助企业争取省、市政策奖补与扶持,扎实开展了“项目攻坚年”活动,推深做实工业项目,值得一提的是,总投资2.1亿元、具备年产125亿粒空心胶囊生产能力的黄山胶囊智能制造项目进展顺利,年底将投入试生产;总投资7873.08万元的科技孵化器二期顺利封顶,并已签约大千生物等8个项目。一系列政策举措所发挥的成效提升了企业的发展信心和动能。
(二)金融支持有温度。截至今年9月末,全县企业贷款同比增加6.36亿元,增速28.18%。小微企业贷款的加权平均利率比年初下降了0.59个百分点,有效的缓解了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通过运用发挥再贷款功效、下调准备金率、推进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应用等货币政策工具,保持县内金融机构资金流动性合理充裕,促进全县贷款利率下行,引导资金直达实体;二是通过考核和奖补等方式,提升了金融机构和担保公司服务企业的积极性和能力;三是立足企业多样化的融资需求,推进了金融产品创新,立足银企间信息的畅通,推进了对接方式创新,立足构建良好金融生态,深化了中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
(三)服务指导有广度。实施“四送一服”双千工程和“五员”帮扶工程,开展“百名干部联百企”活动,帮助企业纾困解难;扎实做好了企业账款清欠工作,共清理拖欠企业账款2000余万元,清偿进度达100%;大力开展了工业企业评先评优活动,出台了关心关爱企业家十条,实行了规上工业企业驻企专员帮扶机制,基本实现了全县重点工业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培训全覆盖;搭建了就业平台,保障企业用工,为103家企业招聘新员工1341人;推进了创业服务,创建了企业孵化基地,带动农民工返乡创业和就业,已引入企业26家,带动就业236人。
(四)办事效率提速度。深入推进了放管服改革,企业设立登记时间提速到1个工作日,全程电子化率已达到97%,全县政府服务事项100%实现“最多跑一次”,其中,96.97%的事项实现了零跑腿,推行了7×24小时自助服务,完成了G60科创走廊“一网通办”窗口设置,开通了政府服务绿色通道,落实投资项目审批全程代办服务。今年以来,共受理企业开办255户,一日办结率达100%,为230家新办企业免费刻制公章690枚,共提供咨询服务2100余人次,受理办结预约服务办244件,自助办765件。
二、存在问题
县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在贯彻执行“一法一条例”过程中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对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重视程度有待深化。在促进企业发展过程中,长期形成的一些思想观念和工作方式已有转变和改善,但是在面对企业促进工作时往往倾向于“抓大企放小企”,在面对中小企业时又常常侧重于“重强企轻弱企”等问题依然存在,“一法一条例”的宣传力度还有待加强,宣传普及培训覆盖面不宽,社会影响不大。不少企业对“一法一条例”一知半解,不能够有效的了解相关扶持政策,相关职能部门对所承担的法律职责掌握不全面。
(二)工作合力有待进一步强化。中小企业促进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需要多部门的相互配合、密切联动。新修订的中小企业促进法在强化政策扶持、制度建设和公共服务等方面又提出了新要求,但一些部门思想观念和工作方式尚未有效调适,责任落实不到位,协调机制发挥作用不明显,保障法律法规有效实施的相关措施亟需完善。
(三)中小企业创新力及竞争力普遍不强。我县中小企业总量不大、规模偏小,传统企业所占比重较大,且多数处在产业链的低端,运营管理薄弱,抗风险能力不强,不少中小企业管理人才缺乏,创新动力不足,引进专业技术人才政策缺乏吸引力,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亟待提高,工业发展动力不足。
(四)要素支撑有待进一步实化。受减税降费和疫情等因素影响,“三保”型财政愈加明显,地方可用财力在用于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方面更加举步维艰;金融机构虽然加大了对企业的信贷投入,但由于不良贷款的防控压力加大,今年以来,新增了单笔500万元以上的不良贷款6笔,总金额达5100万余元,导致银行陷入了对中小微企业愿贷不敢贷的两难境地;篁嘉园区可供的存量土地不足200亩,在发展上急需新增用地指标;同时企业还普遍缺少专业的技术和技能人才的问题。
三、意见建议
为进一步贯彻实施“一法一条例”,推进依法治理,大力提升全县中小企业促进发展工作整体水平,执法检查组建议:
(一)加强学习宣传,充分认识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要从国家长期发展战略的高度深入认识中小企业发展重要性,加强对中小企业的引导、服务和监管,加强“一法一条例”的学习宣传;要深入学习中小企业促进法的立法精神和实质内涵,使政府相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全面了解各自的法定职责和义务,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要主动深入面向全社会宣传中小企业促进法,开展送法律、政策进园区、进企业活动,将涉企法律法规和政策原原本本地宣传到每一个中小企业,使企业负责人及工作人员全面掌握相关法律,依法维护好企业及自身合法权益。
(二)整合政策资源,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促进协调机制。县政府要把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纳入我县“十四五”发展规划,加强对中小企业促进工作的领导和队伍建设,建立协调机制,着力形成各司其职、权责分明、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认真组织实施《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强化创新协同驱动,加强中小企业促进领域的互动合作,推动建立统一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和市场环境。
(三)深入扶持育动能。针对现有中小企业在运营管理方面存在的短板和弱项,坚持问题导向,实行各项政策举措的精准滴灌,促进企业做大做强做优;要加大财务税务、会计审计、投资融资、市场营销、科技创新等中小企业第三方服务机构的引进和培育,打造保姆式团队,满足企业多样化的需求,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尤其是在市场准入、审批许可、政府采购等方面更多的向中小企业倾斜;以中小企业为主体,在县域范围内广泛征集工业投资项目,通过项目库的建设和带动,促进制造业链条不断稳固完善,确保“工业富县”战略落到实处。
(四)强化要素促保障。要深入开展调研,切实了解中小企业的所思、所需、所盼,完善配套的政策措施;加大向上争取转移支付资金和债券的力度,盘活国有资产资源,不断壮大可用财力;完善企业诚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促进金融与实体经济的良性循环;加强对土地增减挂工作的分析研判和有效落实,保障园区建设用地,充分发挥其工业主战场作用;强化人力资源的管理和招引,及时为企业提供人力支撑和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