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旌德县人大网站!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会议之窗 > 常委会会议

旌德县2018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下半年工作意见的报告

发布时间:2018-09-03 14:53 信息来源:未知 作者:qq 阅读次数:
【字体大小:

——2018年8月30日在旌德县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上
 
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何艳华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我受县政府委托,向会议报告2018年上半年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并提出下半年工作意见,请予审议。
    一、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今年以来,我县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坚持“1155”发展思路,紧扣五大发展理念,深化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五大发展见行动,全力建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上半年,全县经济延续了平稳健康,稳中有升的发展态势。
2018年上半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指标完成情况
序号 经济指标 完成额
(亿元)
增幅 年初人代会目标
1 地区生产总值 18.9 9.6% 8%
2 规上工业增加值 绝对值不反馈 9.7% 8%
3 服务业增加值 8.27 9.9% 11%
4 财政收入 4.52 10.3% 7.5%
5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15.42 8.1% 10%
6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1.98 8.1% 11%
7 旅游收入 7.58
(上报数)
38.7%
(上报数)
25%
8 利用外资(万美元) 1318 1046.1% 正增长
9 城镇新增就业(人) 1191 —— 2000
10 城乡居民人均
可支配收入(元)
9878 9.1% 高于经济发展水平
11 节能减排 -6.29 3.71 完成市下达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8.9亿元,增长9.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亿元,增长2.9%;第二产业增加值8.5亿元,增长11.5%;第三产业增加值8.3亿元,增长9.9%。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1.5:44.8:43.7。经济社会发展主要呈现如下特征:
    (一)农林生产总体稳定
    粮油生产稳定。全县粮食播种15.45万亩,其中水稻11.7万亩,与上年持平。午季油菜3.35万亩,总产量4042吨,与上年持平略增。经济作物优化调整。烟叶面积调减37.3%;茶叶因灾减产,总产量290吨,产值9530万元,较上年分别减少15%及11%;努力做强十大皖药基地灵芝、黄精、菊花产业,新增黄精、白芨、重楼等种植面积1400亩,全县中药材总面积达2.54万亩。畜禽养殖有增有减。生猪饲养量8.1万头,比去年同期减少1.6%;家禽饲养量126.3万羽,比去年同期增加15.14%;禽蛋产量1130吨,减少13.74%;肉类总产量4541.5万吨,增加1.35%。渔业生产形势平稳。上半年水产品总产量1402吨,增产3%。
    (二)工业结构不断优化
    上半年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9%。规上工业企业41家(去年47家中有8家因企业停产等原因退规,后又新进2家),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7%(去年同期数值被市里核减,具体核减值统计局不反馈);规下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2%。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8%;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2%,占全市比重1.5%。灵芝健康小镇建设加快推进,健康制造产业集聚发展。开发区产业主导目录调整为生物医药、机械电子以及农副产品深加工;健康智造中心一期建设已完工,入驻中科院合肥技术创新工程院消化道智能机器人工程技术中心、中科院微生物所灵芝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科大生物质洁净能源实验室等创新团队;落户合肥利夫、新星药业、世纪经纶等创新企业;万方纸业生活用纸技改项目竣工投产;黄山云乐灵芝年产300吨灵芝产品GMP生产项目试生产;润泽众融医药物流仓储项目已进场施工;黄山胶囊空心胶囊智能制造项目正在开展前期工作,消化道智能机器人工程技术中心已开始厂房改造。
    (三)现代服务业发展体系加快构建
    全域旅游纵深推进。上半年,我县服务业增加值实现8.27亿元,增长9.9%。接待游客人次213.9万人(上报数,市里到8月底才反馈数值,下同),增长36.2%(上报数),实现旅游收入7.58亿元(上报数),增长38.7%(上报数)。截止目前,全县景区景点总数达217个,其中4A级景区2个(江村、朱旺),3A级景区3个(旌歙古道、旌德文庙、路西景区);住宿点、餐饮点扩点提质,A级餐饮点67家、A级住宿点60家,全县宾馆接待床位总数达4002张;成功举办2018环江淮万人骑行大赛、5.19中国旅游日旌德研学旅行暨文庙开笔礼等活动;古竹里民宿二期即将完工运营;北纬30 度界碑开工建设;文庙水街、皖南川藏线南入口标志性建筑物稳步开展前期工作。商贸服务稳定增长。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98亿元,增长8.1%。其中,限上商品零售额2.52亿元,同比增长12.2%。进出口总额589万美元(因海关统计口径变更,去年同期1885万美元减为517万美元),增长13.9%。科技服务加快发展,委托浙江颐高对健康智造中心进行市场化运营,入驻初创型企业11家;健康制造产业科技孵化器(一期)建设项目申请获得省级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已公示),综合服务体项目主体工程完工。
    (四)投资总量进一步扩大
    上半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1%(去年同期固投总量20.6亿元被市里核减至14.27亿元)。其中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1.4%;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297.6%;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37.9%;民间投资占固投比重82.26%,全市第一。截止6月底,56个省“大新专”重点项目已开工28个,竣工1个,完成投资20.32亿元,占年度计划的81.15%;30个市亿元重点项目已开工25个,竣工4个,完成投资13.33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65.5%;180个政府性投资项目(原170个,后新增10个),竣工20个,已完成投资2.3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15.57%;31个县“五大发展见行动”重点项目已开工17个,完工1个,智造中心二期、S217西迁道路改建工程、灵芝公园等项目推进有力;宣城旅游学校、通用航空、灵芝健康小镇PPP项目前期稳步推进;慢城及特色小镇立面改造、医药保健品仓储物流及分装等项目开工建设。
    (五)财政金融运行平稳
    上半年,完成财政收入45167万元 ,占年初预算的53.6%,同比增长10.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3307万元,同比增长13.4%。财政支出78233万元,同比增长6.0%,其中,民生支出62591万元,占总支出比重80%,占年初预算的63.4%。总体态势健康平稳。6月末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75.7亿元,同比增长10.95%;人民币贷款余额45亿元,同比增长13.9%,存贷比为59.43%。金融情势健康良好。
    (六)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
    今年以来,城镇新增就业1191人,占全年任务59.6%;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上半年,全县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9878元,同比增长9.1%。其中,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7110元,同比增长9.5%;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3722元,同比增长8.4%。
    二、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是经济总量小,产业基础薄弱。经济总量小,从指标的绝对值看,与其他县市区仍存在较大差距。长期以来,工业基础较为薄弱,企业数量少、规模小,产值占全市工业产值份额较低,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有待进一步发展壮大。
    二是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全县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企业占比较低,目前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仅黄山胶囊一家,缺乏科技龙头企业;“三重一创”至今未有突破;缺乏高层次创新团队、创新人才和先进的企业管理人才、高级技能人员。
    三是投资增速回落。项目谋划储备不足,尤其是超亿元、牵动性强的民间资本投资和工业类项目少,符合国家支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项目、绿色发展项目少;招商签约项目中落地的大项目少,受项目前期影响新开工项目不多;项目要素难以保障,建设用地指标、资金等因素影响项目实施进度。
    四是基层基础设施和生态文明建设短板仍然存在。棚户区改造工作相对滞后,农村三大革命建设进度有待提升;在环保督查和环境整治方面,仍然存在未整改到位的情况,单位GDP能耗有待进一步降低。
    三、下半年工作意见
    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创新发展见行动,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
    一是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工业企业高新化、循环化、集聚化、智能化发展,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玻纤、石材等传统产业有效转型升级;加快发展以现代物流、科技研发、文创会展、银龄康养为主的现代服务业,构建功能完善、结构合理的服务业体系。二是全力推进健康制造。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健康制造”一号工程灵芝健康小镇建设,重点打造健康产业研发平台,加快健康制造产业科技孵化器项目建设。支持黄山胶囊智能制造、飞翔电器二期、黄山台钻年产1万台智能数控机床等项目建设。积极培育万方纸业、飞翔电器、精正电器3个亿元企业,加快推动弘力复合材料、玻纤企业技改等项目投产达效。三是坚持人才强县战略。继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大力实施“筑巢”、“外引”、“归巢”、“双创”、“内培”、“留才”工程,充分激发人才创新创造创业活力;强化企业家队伍建设,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队伍;坚持党管人才,以“放权松绑”为核心,统筹推进各领域人才队伍建设。
    (二)协调发展见行动,构建城乡统筹新格局
    一是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综合运用好相关政策,切实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积极推动“五有并轨”,解决劳有所得、住有所居、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问题;不断完善“三权落实”,巩固农村集体资产确权到户和股份合作制改革、农地确权成果,健全农村综合产权交易市场运行机制,落实农民对集体资产的各项权能;实施“153”行动(下山行动),引导人口向中心村集中、向集镇集中、向县城集中。二是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创建水平。坚持以创促建,持续推进“同创行动”,积极创建省级文明县、省级健康县城;加强城市空间开发利用管控,注重立面设计、特色塑造,建设“海绵城市”;进一步完善征迁体制机制,探索开展非公益项目竞争性征迁。三是着力推进特色小镇建设。加快“特色小镇”一号工程宣砚小镇建设,推动文创中心、通用航空等项目落地,主动承接黄山游客溢出效益;着力推进一号工程国际慢城(高铁新区)建设,确保S217西迁、和平路西延、灵芝公园主体完工,“两山理论”展示馆3季度开放运营,积极推动篁嘉园区配套建设,实施新桥园区“退二进三”;引导各镇围绕资源禀赋与产业优势,加大资本招引力度,实施特色小镇梯度培育,努力争取申报全省第二批特色小镇。
    (三)绿色发展见行动,打造宜居宜业新家园
    一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制度体系、生活方式,着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样板;围绕“青山、绿水、兴林、护田、蓝天”,抓好生态系统保护,深入开展“两山”行动,着力打造绿色空间样板;围绕中央、省、市环保督察组交办任务以及突出环境问题,抓好环境污染治理,确保瑞恒搅拌站易址搬迁,丰溪河治理改造,旌阳镇、版书镇非正规垃圾填埋点整治工程年内完工;推进“绿剑”行动,倒逼企业转型升级,着力打造绿色产业样板;围绕“一张表”、“一本账”、“一套图”、“一张网”,深入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着力打造绿色制度样板;围绕培育绿色文化、开展绿色创建,深入推进绿色机关、绿色社会、绿色企业、绿色出行等创建行动,着力打造绿色文化样板。二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三权分置”制度,加快放活土地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扎实开展全国第一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加快“乡村振兴/两山基地”一号工程路西田园综合体建设,继续开展促进土地流转、聚力农民增收、用好集体收入专项工作,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着力打造乡村振兴样板。三是实施全域旅游战略。开展全域旅游标准化试点建设,积极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和国家旅游业改革创新县级先行区。持续深化“创A”行动,推动旅游点、服务点提质升级;推进“全域旅游+”,大力发展康养游、研学游等旅游新业态;确保皖南川藏线南入口景观、东黄山江村度假区、资福禅寺一期、文庙文昌塔水街项目按计划推进;加快推进北京风马牛文化旅游管理公司黄山古道、皖南川藏线南入口精品民宿等一批新签约项目开工建设。
    (四)开放发展见行动,拓展外向发展新高地
    一是加快构建区域开放新通道。加大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全力推进芜黄高速项目建设;加强干线公路及服务设施建设,围绕“农村四好公路建设”,积极推动云俞路,分段实施兴白路,加快推进新能源公交及综合枢纽站建设建设。二是提高精准招商水平。动态设立规模为5亿元的旌德县健康产业发展基金,以市场化方式为主运作,用于引导优质创投企业落户旌德;加大招商专员队伍的培育,坚持“紧盯长三角、贯通京福线、招引凤还巢”的招商思路,围绕健康产业,聚焦国内外知名企业,开展精准招商;加强运营招商,创新投资运营理念,关注投资主体与运营主体相分离新趋势,鼓励“民投民营”,兜底“国投民营”、“混投民营”。三是支持文创会展发展。打造宣砚小镇文创会展集聚区和国际慢城文创会展集聚区。加快推进宣砚小镇文创中心综合体项目,积极招引文化创意企业和人才,着力构建大师工作室、文化创新创业孵化空间;构建慢城会展服务平台,支持海螺国际大酒店、徽源国际酒店拓宽线下会展营销途径,积极承办各类展销、会议;加大高铁新区坡地酒店、兔儿山民俗博物馆群、水街、灵芝产品交易中心的招商推介力度;依托现有工业厂房进行创意改造提升;积极谋划承办各级会议会展,支持举办各类体育文化赛事。
    (五)共享发展见行动,增进人民生活新福祉
    一是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持续推进“重精准、补短板、促攻坚”专项行动,坚决实现年度战役连战连捷;坚持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注重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内在动力;着力抓好督查巡察,落实突出问题整改,加强脱贫攻坚重点工程推进、调度和管控机制,强力推进三年目标行动任务落地见效。二是切实保障民生社会事业。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全面深化“教师无校籍管理”改革,确保旌德中学科技楼项目三季度开工;抓好就业服务,扩大职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覆盖面,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健全完善“医共体+医联体+健康网”医疗服务体系,大力推广使用全科医生助手机器人,加快构建县中医院特色中医专科构建;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巩固完善城镇职工、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等保障工作。三是积极发展银龄康养产业。继续全面推进乡镇敬老院提升改造项目,探索利用县医院优质医护资源,打造医养融合基地加快实施县医院综合楼改扩建项目;鼓励吸引社会资本开发“养老+旅游”、“养老+金融”、“养老+地产”等组合产品,打造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突出合肥和长三角区域银龄人群,加大招引力度,构建“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并行、服务本地和辐射外地并行、服务供给和产品供给并行、人群输入和人才培养并行、区域联动和因地制宜并行”的银龄康养产业发展格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